2016年6月2日,一艘輪船駛過重慶云陽長江大橋。據長江防總安排部署,三峽水庫水位將消落至145米汛限水位,為未來可能發生的大洪水騰出庫容。
2016年5月13日,湖北宜昌,因連日來長江流域持續降雨,葛洲壩水量大增,葛洲壩實施2016年首次泄洪。
1998年大洪水后,長江流域已建成和基本建成防洪水庫52座,堤防工程和蓄滯洪區等建設得到加強,長江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初步形成。
2016年5月1日,湖北荊州公安縣,北閘水閘,一旦需要分洪的時候就需要打開水閘將洪水引到分洪區。 長江的防洪能力,今時不同往日。
近日,水利部表示,1998年大洪水后,長江流域已建成和基本建成防洪水庫52座,堤防工程和蓄滯洪區等建設得到加強,長江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初步形成。
若發生常遇洪水,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可安全度汛;遇可能出現的“超98”大洪水,首先充分利用河道下泄洪水,對于超過河道泄流能力的洪水,利用三峽及上游已建的控制性水庫進行攔蓄并配合運用中下游的部分蓄滯洪區,可以基本保障長江流域總體防洪安全。
水利部還自揭不足,指出長江流域防洪工程體系仍存在四大薄弱環節:不少重要支流和湖泊堤防還沒有加固,一些連江支堤與長江干堤沒有形成封閉保護圈,大多數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偏低;蓄滯洪區建設滯后,特別是城陵磯附近區100億立方米蓄滯洪區的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蓄滯洪區運用難度大,不能確保“分得進、蓄得住、退得出”;長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問題依然嚴重;除險加固的病險水庫未經大洪水考驗,還有不少中小型水庫需要除險加固,存在安全度汛風險。
長江防總辦副主任、長江委防辦主任陳敏提醒,“長江防洪并不是‘高枕無憂’,必須時刻繃緊防汛安全這根弦,做到‘警鐘長鳴、常備不懈’,確保長江安瀾。”21座水庫納入聯合調度,防洪庫容363億立方米5月30日,水利部回復相關采訪時介紹,1998年大洪水后,包括三峽工程在內,長江流域已建成和基本建成的較大作用的防汛水庫共52座,總防洪庫容達627.85億立方米。
水利部介紹,2012年開始,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簡稱長江防總)每年汛前組織編制“年度長江上游水庫群聯合調度方案”報國家防總,連續四年獲得國家防總批復。
目前,納入聯合調度的水庫數量由最初的10座增加至21座(包括三峽工程),水庫群總調節庫容462.78億立方米,總防洪庫容363億立方米,可有效減輕長江中下游防洪壓力。
三峽工程作為長江中下游防洪的控制性工程,控制流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已具備按175米水位正常運行條件。
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5月27日消息,國家防總已正式批復了三峽-葛洲壩梯級水利樞紐2016年汛期調度運用方案。此前,長江防總已就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2016年汛期調度運用方案作出了批復。
目前,長江流域梯級水庫正在按照國家防總和長江防總批復的意見有序消落,及時騰空庫容,確保汛前降至汛限水位,為汛期防洪度汛工作做好準備。
截至6月5日14時,三峽水庫水位145.79米,提前5天完成了今年汛前消落任務。
截至6月6日8時,錦屏一級、二灘、溪洛渡、瀑布溝、構皮灘等10余座水庫水位已消落到汛限水位以下,至汛限水位有近110億立方米的空間攔蓄洪水。三峽水庫以上尚有近10座水庫共約13.4億立方米左右庫容待消落,主要是金沙江中游梯級(約6.3億立方米)和向家壩水庫(5.5億立方米);上游水庫群將于6月中旬提前完成消落任務。
不過,水利部也表示,一些除險加固的病險水庫未經大洪水考驗,還有不少中小型水庫需要除險加固,存在安全度汛風險。
中下游干堤已基本達標,但連江支堤與干堤未形成封閉保護圈水利部介紹,1998年大洪水后,長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五省干堤按防御1954年洪水規劃進行了全面的加固。
近年來,又逐步開展了荊江大堤綜合整治工程、荊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青弋江水陽江綜合治理工程、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洞庭湖區堤防加高加固、鄱陽湖區堤防(圩堤)加高加固等的建設,目前,長江中下游干堤已基本完成達標建設。
但水利部在回復澎湃新聞時表示,長江流域堤壩工程存在的一個薄弱環節是,不少重要支流和湖泊堤防還沒有加固,一些連江支堤與長江干堤沒有形成封閉保護圈,大多數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偏低。
在河道整治方面,1998年大洪水后,國家投資對直接危及堤防安全的崩岸和部分河勢變化劇烈的河段進行了較為集中的整治,特別是長江重要堤防隱蔽工程實施護岸455.74公里,使得長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基本得到初步控制,總體上河勢趨于穩定。
但是,三峽工程等水庫蓄水后,下游泥沙量減少,河床沖刷增加了崩岸的風險。
水利部強調,長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問題依然嚴重,仍有840公里崩岸段沒有進行防護。今年汛前檢查發現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5省長江河道崩岸險情較嚴重,共排查確定了影響今年安全度汛的長江中下游干流崩岸險情83處、長52.2公里。
此外,湖北省漢江和荊南四河還有較大崩岸險情32處、長11.2公里。
水利部表示,4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江崩岸治理和安全度汛問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及早抓緊防洪設施建設。經國家防總、水利部與財政部及長江中下游五省多次溝通協調,2016年4月底,財政部下達長江中下游崩岸應急治理特大防汛抗旱補助經費1.5億元,目前,相關資金已下達到各省市。此外,江西、湖北、湖南等省級財政自行安排籌措省市配套資金7800萬元,用于影響今年安全度汛的崩岸應急治理工作。
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目前按照計劃要求開展崩岸應急治理工作,截至5月25日,已完成拋石53.3萬立方米,其中湖南省完成拋石16萬立方米,占計劃數的55.6%;湖北省完成拋石23.4萬立方米;江西省完成拋石13.9萬立方米,占計劃數的38.48%。相關治理工作計劃在主汛期前完成。
據長江水利網6月12日發布的最新消息,目前,湖南和江西省崩岸應急治理任務已全面完成,湖北省完成過半,安徽、江蘇兩省正在組織實施。蓄滯洪區仍然滯后,運用難度大作為長江流域防洪體系中的一道重要防線,蓄滯洪區防洪工程建設在1998年大洪水后也得到加強。
水利部介紹,根據防洪需要,長江中下游干流安排了42處蓄滯洪區,總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有效蓄洪容積為589.7億立方米。
1998年洪水后,長江干流蓄滯洪區圍堤和洞庭湖區、鄱陽湖區蓄滯洪區圍堤加固工程建設已基本完成;對圍堤湖垸、澧南垸和西官垸等3處蓄滯洪區進行了分洪閘控制,并對區內居民進行了移民建鎮;錢糧湖、大通湖東、共雙茶、康山等蓄滯洪區的安全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為蓄滯洪區運用創造了一定條件。
此外,對長江中下游湘、鄂、皖、贛四省1998年洪水潰決的和嚴重礙洪的洲灘民垸,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等工程,共平退圩垸1461個,動遷人口241.64萬人,恢復水面面積2900 平方公里,恢復調蓄容積約130億立方米。這些洲灘民垸平時處于空垸待蓄狀態,一般洪水年份仍可進行農業生產,遇較大洪水年份,則滯蓄洪水。
不過,水利部指出,蓄滯洪區還存在建設滯后,部分圍堤(隔堤)尚未加固,分洪口門沒有控制工程,安全建設滯后和日常管理力量的薄弱等問題。
特別是城陵磯附近區100億立方米蓄滯洪區的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導致蓄滯洪區運用難度大,不能確保“分得進、蓄得住、退得出”。
水利部介紹,總長度2764公里的蓄滯洪區圍堤,除長江干堤、洞庭湖和鄱陽湖區蓄滯洪區圍堤部分在1998年大洪水后進行了加高加固基本達標外,其余圍堤(含隔堤)未進行加高加固建設,存在著高程不足,堤身、堤基險情隱患多等問題,分洪前難以保障安全。
目前,除荊江分洪區、杜家臺分洪區興建了進退洪閘,洞庭湖區澧南垸、圍堤湖、西官垸興建了進洪閘外,其余蓄滯洪區運用時均需人工破堤,難以及時及量分洪。
為解決在遭遇特大洪水時,蓄滯洪區建設滯后,部分蓄滯洪區沒有進退洪設施等會在一定程度造成蓄滯洪區運用難度大的問題,水利部表示,一方面要加強巡堤查險和應急搶護工作。汛期加強對蓄滯洪區圍堤的巡查,發現險情立即搶護,必要時搶筑子堤度汛,確保蓄滯洪區分洪運用前不潰堤,確保蓄滯洪區的正常運用。
對沒有建進退洪閘和未裹頭的進退洪分洪口門,要儲備好進退洪口門裹頭石料。落實蓄滯洪區運用預案,督助各地按照《蓄滯洪區運用預案編制導則》的要求,編制蓄滯洪區運用預案,確保預警到位,區內群眾轉移和安置到位。
掃一掃獲取更多資訊
咨詢熱線0898-66824143